照度檢測
照度(Luminosity)指物體被照亮的程度,采用單位面積所接受的光通量來表示,表示單位為勒[克斯](Lux,lx),即1m/m2。1勒[克斯]等于1流[明](lumen,lm)的光通量均勻分布于1m2面積上的光照度。照度是以垂直面所接受的光通量為標準,若傾斜照射則照度下降。
照度的計算
照度的計算方法,有利用系數法、概算曲線法、比功率法和逐點計算法等。
(一)利用系數法
1.利用系數的概念
照明光源的利用系數(utilizationcoefficient)是用投射到工作面上的光通量(包括直射光通和多方反射到工作面上的光通)與全部光源發出的光通量之比來表示,
即u=φe/nφ
利用系數u與下列因數有關:
1).與燈具的型式、光效和配光曲線有關。
2).與燈具懸掛高度有關。懸掛越高,反射光通越多,利用系數也越高。
3).與房間的面積及形狀有關。房間的面積越大,越接近于正方形,則由于直射光通越多,因此利用系數也越高。
4).與墻壁、頂棚及地板的顏色和潔污情況有關。顏色越淺,表面越潔凈,反射的光通越多,
因而利用系數也越高。
2.利用系數的確定
利用系數值應按墻壁和頂棚的反射系數及房間的受照空間特征來確定。房間的受照空間特征
用一個“室空間比”(roomcabinrate,縮寫為RCR)的參數來表征。
如圖8-12所示,一個房間按受照的情況下不同,可分為三個空間:較上面為頂棚空間,工作面以下為地板空間,中間部分則稱為室空間。對于裝設吸頂燈或嵌入式燈具的房間,沒有頂棚空間;而工作面為地面的房間,則無地板空間。
室空間比RCR=5hRC(l+b)/lb:
式中hRC--室空間高度;
l---房間的長度;
b--房間的寬度。
根據墻壁、頂棚的反射系數(參看表8-1)及室空間比RCR,就可以從相應的燈具利用系數表中查出其利用系數。
3.按利用系數法計算工作面上的平均照度
由于燈具在使用期間,光源本身的光效要逐漸降低,燈具也要陳舊臟污,被照場所的墻壁和頂棚也有污損的可能,從而使工作面上的光通量有所減少,所以在計算工作面上的實際平均照度時,應計入一個小于1的“減光系數”。因此工作面上實際的平均照度為
Eav=uKnφ/A
式中u____利用系數;
K____減光系數(亦稱維護系數),參考值如表8-3所列;
n____燈的盞數;
φ____每盞燈發出的光通量;
A____受照房間面積
照度測試值的基本單位為LUX,常用測試軟件為DIALux,照明設計人員常用此軟件對室內外的某一區域進行照度值的模擬測試,此測試值為光源較優狀況下的理論值,由于燈具的反射器和光源等原因,理論值和實際測試值有一定區別.